壯鄉禮樂也逍遙——云南廣南下者偏村

           日期:2022-11-23     瀏覽:145    

        回望40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10載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為加強全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云南省先后出臺了《云南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指導意見》《云南省“十四五”城鄉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規劃》《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12部門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編撰《云南傳統村落叢書》,通過構建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縱向保護工作機構、加強頂層政策設計、建立保護管理機制、制定保護技術規范、樹立保護傳承案例等工作手段,逐步構建了保護內涵豐富、對象分類科學、管控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顯、云南特點突出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道路。

        本期“新”生向前·云南十城二十村保護工作系列報道帶你走進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者兔鄉下者偏村。這是一座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壯族村寨,它保持著原生態的壯族村落格局風貌,是一座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中國傳統村落。

        在云南的東南角

        這個藏在文山州廣南縣

        西部群山里的村寨

        仿佛注定是產生奇跡的地方

        這里的洞經音樂傳唱百年

        純木建造的吊腳樓原汁原味

        古老的干欄式建筑層疊連片

        村寨伴山而居依水而建,清水江從村寨西側自南向北蜿蜒流過。

        古樸吊腳木樓依山就勢,高低錯落。

        這個格局典型的壯族村寨,歷經百年變遷,仍然保存著傳統農業社會的寧靜和美麗,寨前是稻田,寨后有山林,田間流淌著清澈的溪流。由于地形的原因,建筑通常沿著等高線呈階梯式排列,構成背山面水、藏風聚氣、圍合向心的風水格局,是令人神往的生活環境。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關鍵詞:風貌 歷史 保護

        泛黃的紙張,清晰地記錄著村寨百年變遷。

        根據村里的《陸氏家譜》記載: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當地陸氏已“歷有六代以廣”,由此推斷下者偏村建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傳統干欄式吊腳木樓,保存完好。

        陽光溫和地灑入房屋。

        下者偏是廣南縣干欄式壯族民居保存較好的古壯寨之一,2016年12月,下者偏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落風貌、傳統建筑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2020年9月,廣南縣對12個中國傳統村落實施掛牌保護,明確傳統村落“身份”,推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留住鄉村記憶。

        據了解,全村有116戶129間保存完好的干欄式壯族民居,其中,已公布歷史建筑有6棟。

        傳統干欄式“吊腳樓”全貌。

        傳統干欄式“吊腳樓”細部。

        木板為墻,豎木為柱,自然天成,樸實無華。

        村寨的煙火氣滋養著房屋,房屋又庇護著世居在這里的壯族居民,他們相互依存繁衍生息,與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構成了一派怡然自在的世外桃源之景。

        屋頂上用的是本土燒制的青瓦、灰瓦,平順嚴密,色調統一。

        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檐口低垂。

        屋脊線以瓦豎壘或斜壘,兩端輕微自然起翹,脊中部用葫蘆、仙鶴等燒件裝飾。

        沿木梯向上,入眼就是通風采光良好的客廳。

        建筑地基用天然素土夯實,柱基為天然石塊。

        下者偏村的山林、河流、田野、居民、草木環環相扣,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2022年,廣南縣人民政府出臺《廣南縣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保護好與村莊相互依存的山水、田園、林木等自然環境,對壯鄉特色建筑老人亭、風雨橋、寨門等進行保護和恢復重建,為廣南縣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指明了方向。

        曲徑通幽的入戶小巷,充滿著平和寧靜的生活氣息。

        2021年8月,廣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加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保護發展的通知》,進一步加強了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先后對下者偏村投入資金300萬元,用于傳統村落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沿用至今的鐵索橋,跨越清水江連接村莊和對外道路,花糯米飯、壯錦就從這座橋走出去。

        依托于整體風貌保存較好的傳統干欄式建筑和民居,以及近年來人居環境的改善,如今,遠方的旅客走過鐵索橋穿過寨門,入眼便是整齊的傳統吊腳木屋,庭院錯落、古道深深,可目睹一幅壯族人民千百年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看見鄉愁,守住鄉愁 關鍵詞:傳承 利用 發展

        村落周邊群山環繞,連綿起伏。

        藏在“竜林”里的古祭臺。

        下者偏村村民重視生態,以林中大樹作為村寨的保護樹,俗稱“竜樹”,“竜樹”周圍的森林被視為“竜林”,“竜林”覆蓋的山坡被叫做“竜山”。

        下者偏村村民世世代代崇信自然,愛山、祭山、護山,他們把“竜”的萌發榮枯視為春夏秋冬的信息,據此制作農歷指導農事。正因為壯族的森林崇拜,形成了全民愛護森林、保護生態、美化生活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風尚,其本質是古樸的天人合一的生態文化理念,使得村寨附近,古木參天、蒼藤掩蔽、云霧彌漫。

        這是源于唐朝的傳統舞蹈“弄婭歪”,即為跳牛王圣母舞。

        人們敲鑼打鼓,從老人廳出發,呈四路縱隊進行沿街巡演。

        巡演隊伍由婭歪隊和手巾舞隊組成,婭歪隊居中間兩行,均為男性;手巾舞隊則分列于婭歪隊左右兩旁,均為女性。人們以這樣的方式寄托壯族人民祈求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子孫滿堂等的精神訴求,其中蘊含著壯族重孝道、崇尚自然等的民族習性,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壯族傳統文化瑰寶。

        演奏著自唐宋時期流傳的“禮樂”(洞經音樂)。

        廣南洞經音樂是一種有著濃厚神秘色彩的傳統古樂,至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唐宋時期流行于中原京城都市的宮廷音樂于清乾隆年間隨大量軍屯、民屯傳入廣南,與廣南壯族音樂相融合,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廣南洞經音樂。

        2006年5月,《銅鼓舞之鄉》(廣南)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20年6月,廣南縣者兔鄉者莫村委會下者偏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通過住建部、中規院審核,將這兀自停留在時光的角落里訴說著詩和遠方的村寨留存下來,以期用影像記錄這群山環抱、青山綠水的“顏值”,以及古色典雅、淳樸善良的“內涵”。

        2018年,當地引進拼品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在距離下者偏村約8公里的馬碧村打造千年壯寨(馬碧村)原生態大旅游區,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著力推進旅游業發展,讓村民享受旅游紅利。同時,活化利用特色吊腳樓,傳承千年的刺繡、編織、陶藝、紙藝、繡縫、木作等民族傳統手工技藝。

        一根針線,一句方言,把最濃的鄉愁刻在村莊。

        一磚一石、一街一巷皆是古色典雅。

        在“一縣一師”專家團隊包村打造下,這個古老的村寨迎來新的變遷。住在純木建造的吊腳樓里,牛車代步、手工紡織、石碓舂米,是身在其中的故土深情;在古樹林邊打跳,斗牛場里吆喝趕集……在村里漫步,是久違的靜謐安然,生活在這里可以如此的輕松隨意又古樸自然。

        來源:云南網、云南發布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華夏一縣一品網創業服務中心  |  華夏一縣一品網全國縣級分站站長創業招募函  |  招聘  |  華夏一縣一品網商戶入駐須知  |  網站地圖  |  會員等級  |  廣告服務  |  違規舉報
        • 聯系我們

          電話:0571-86995329

          郵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華夏一縣一品網訂閱號

        • 華夏一縣一品網小程序

        • 云滇一縣一品訂閱號

        • 云滇一縣一品小程序

         
        任久操精品视频网站,18禁美女裸体大操特操,99美女精品高潮视频免费,女性自慰一级无遮挡毛片